【H715】什么是设计思维

【H715】什么是设计思维—谬之阅览室
【H715】什么是设计思维
此内容为付费阅读,请付费后查看
3.9
立即购买
未登录!建议您登陆购买可保存订单,永久查看!
付费阅读
已售 639

内容不断更新,建议购买会员永久查看

zhuce.jpg

本文为系列主题策展内容,大家可以系统阅读:

本文《Design Thinking》由IDEO公司总裁Tim Brown撰写,最初发表于《哈佛商业评论》2008年6月刊。

文章诞生于全球创新压力日益加剧、企业普遍面临同质化竞争、传统管理理念逐渐失效的背景下。

Tim Brown试图通过“设计思维”这一概念,为企业、机构乃至个人提供一种全新的创新方法论,帮助他们在产品、服务、流程乃至战略层面获得突破。

布朗开篇讲述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:爱迪生的成功不只在于灯泡本身,更在于他构想并打造了电力系统的整体使用场景。他指出,爱迪生的天才在于把技术发明置于完整具体的市场环境中考量,并通过大量试验迭代完善(“99%的汗水”)。

布朗称这是早期“设计思维”的例证:一种贯穿整个创新过程的以人为中心、实验驱动的方法。

设计思维三个关键阶段——洞察(灵感)-构思-实施,每阶段都结合了抽象与具体的反复跳跃。

在洞察阶段,设计师深入用户环境,收集具体故事,归纳出抽象需求洞察;在构思阶段,团队发散想法,再收敛挑选概念(具体方案与抽象原则来回拉扯);在实施阶段,快速做出原型(具体化假设),让用户试用反馈,再根据反馈调整设计(抽象出改进方向)。

整个过程迭代多次,直至产出既满足功能又愉悦用户的方案。布朗特别强调原型的重要:“爱迪生的研发方法包括无数轮试验,‘99%的汗水’正是不断试错改进的写照”。

他认为,原型是一种思考工具,不是完成品。

通过制作低成本原型并让用户交互,设计师能从具体使用中获取宝贵洞见,比纸上谈兵有效得多。这体现了边做边学的辩证:每个原型失败都教你一些成功要素。

布朗写道:“把失败看成设计过程的不可或缺部分”,鼓励公司营造允许试错的文化。设计思维还讲究跨界协作:不同领域专家一起工作,通过观点碰撞产生创新火花。

这跟辩证法的对话意识一致:真理越辩越明。

【点击查看社群介绍】这个世界一切都有了,您只需要把它找到,用就行了!

隐藏内容为会员内容,想改变先学会付费。先看免费内容,有收获再付费。前1000名199元终身,满额后改为年费,终身涨价到399元。会员务必加微信,拉入群内分享更多精彩内容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所有成功都是系统化,而一切失败都是碎片式

vip.jpg

点赞42 分享